哈喽,大家好,我是刘小排,好久不见。今天我分享一个最近的产品感悟。
不要误会,本文不是那种……先在标题告诉你“赚到100万,你只需要明白一句话就行了”,骗你点击正文,然后正文里经过冗长的陈述,直到文章末尾才告诉你,那一句话是“干就行了”……的标题党公众号文章。
我真正想说的是: 我们无论是做内容、做产品、做服务、做商业模式、乃至做人, 衡量其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是——它能不能被归纳为一句话?
不是十句话,不是三句,只能是一句。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上,人的认知带宽非常有限。你说太多,别人也记不住。如果你能打磨出来一句话,哪怕你的受众只记住这一句,你到事情就办成了一大半。
我们先看一些例子,给大家找找感觉。然后我分享下如何找到自己都一句话、如果找到自己产品的一句话。
一、我们来看看一些各行各业“一句话”的实际例子
书:格拉德威尔的《异类》这本书讲了什么? —— 成功的秘密,强调环境、机遇和积累的实践在成就卓越人才中的关键作用,而不仅仅是天赋,换言之,“一万小时定理”。 这本书有10万字,你记住了什么?你可能只记住“一万小时定理”。 全世界的人都记住了“一万小时定理”。这书成功了。
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写的《思考,快与慢》讲了啥? —— 人类思维中有两种模式:快思考与慢思考**,对应**系统1和系统2 要知道,这本书足足有30万字啊。 你只记住了这一句话而已。 当然,只记住这一句话,如果深刻理解的话,已经可以受益终生了。
文章:被人工智能界包括OpenAI公司奉为圣经的《苦涩的教训》讲了什么?( 查德·萨顿,2019年,《Bitter Lesson》 ) —— AI的进展最好依赖于从大量数据中学习,而不是人工干预和规则编码
产品:星颖是什么? —— “星颖”是一个谈钱不伤感情的创业社群。大家通过分享真实的项目经验、资源和赚钱思路,帮助彼此发现商业机会,非常适合想通过实战经验学习赚钱和做副业的朋友。
产品:浮墨笔记(flomo)是什么? —— 像发微博一样做笔记。 做笔记产品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它一直是一个红海市场,有不乏Evernote、Notion、OneNote等深耕多年的老玩家。浮墨笔记的这句话,站稳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至于浮墨笔记后来的一些Slogan,包括“持续不断记录,意义自然浮现”、“在哪有灵感就在哪里记”,乃至它的一些核心功能包括“回顾”、“多平台记录”、“连点成线”等等, 都只是上述这句话的注脚。
公司:茅台的生意模式是什么? —— 通过独特的传统酿造工艺、品牌溢价和严格的限量供应策略,维持高端定位与稀缺性,从而实现高利润和稳定增长的白酒销售模式。 茅台只需要这句话。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茅台去做了茅台啤酒、茅台红酒、茅台房地产、茅台手机,从一句话变成了很多句话,那反而说明茅台没落了。 不信可以参考乐视、恒大。
人:星颖的谢无敌是干什么的? —— 小红书运营专家,尤其擅长通过小红书为实体生意经营者赋能。
人:星颖的郭晓文是干什么的? —— 最懂星颖新手的人,擅长把高手的经验拆解为新手能够理解和执行的动作。
干大事: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我党1927年八七会议讲了啥? —— “打土豪、分田地” 我党转向农村,开始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并通过土地革命获得农民的支持,成功调动了农民力量,使得我党得以在农村积累力量并逐步包围城市。
干大事:诸葛亮给刘备指定的战略是什么? —— 三分天下 诸葛亮建议刘备先取荆州、益州,进而联合孙权,待机北伐曹魏,最终实现统一的宏图
打仗:乌克兰和俄罗斯谁的赢面更大?
我不是专家,不懂。之所以提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恰好有专家提出了类似我们正在讨论的“一句话”的观点。
美国兰德公司在9月8日发布了《乌克兰需要新的叙事线》(Ukraine Needs a New Storyline) 的报告,指出乌克兰当前的一个致命问题是没有“简短叙事”。
乌克兰,要怎么才算赢呢?没人知道,它自己也说不清楚。 但是大家都知道俄罗斯怎么才算赢 。俄罗斯的“简短叙事”是:捍卫国家安全、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乌克兰去纳粹化和非军事化。
太多了,先举到这里。
不妨作为抛砖引玉,同学们也可以想想看,身边成功的人、事、物,是不是大多都可以归纳成为一句话呢?
二、如何找到自己的“一句话”?
我有这么一些非常主观的心得,分享给大家。
1.找到自己的独特的优势,再放大它。
我们往往对自己都优势不自知。因为优势,所谓“优”,是比较出来的。在我们和他们比较之前、在我们得到他人的反馈之前,我们会觉得某件事理所当然,没有发现它是优势。
比如我们上文刚刚提到的郭晓文,在他还是新手的时候,他是无法知道自己是“最懂新手的男人”的。
回顾郭晓文在星颖的学习成长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三四年前的他和大多数人一样,处于一片混沌中。他曾经做过抖音小程序、茶叶、抖音直播、抖音搞笑类账号、搞笑账号训练营。 他曾经和你一样,苦恼于扔不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
直到他发现了自己都优势——自己曾经是新手,比周围的人似乎更理解新手。
进而,他将自己优势提炼成了一句话——“最懂新手的男人”。
各位同学不妨去翻翻看郭晓文同学最近一两年的成长和做的事情,他最近在干什么呢?他在不断发挥自己“最懂新手”的优势,帮助更多的新手、创造更多的价值。
注意喔,这可是一个自增强回路,或者说叫“飞轮效应”。 他是最懂新手的男人,从而不断帮助更多的新手 → 帮助了更多的新手,会让他更加懂新手 → 不断变强。
2.简化简化再简化
很多人学习巴菲特,有点学歪了。
段永平说:“学习巴菲特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远离股市”。
为什么呢?因为巴菲特的核心理念,不是在强调”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 —— “不懂就别做”
有点像脑筋急转弯。
你在跟巴菲特学习投资?→ 说明你还不懂投资 → 不懂就别做 → 远离股市
为了说明巴菲特的“简化”智慧,我们再分享一个也许有点老生常谈的故事,来自巴菲特的飞行员弗林特的回忆:
在飞机上时,巴菲特曾跟他聊到过他的职业目标,以及有关职业发展的重点。
在那次对话中,巴菲特请弗林特列出未来几年,或者在他未来的人生中,想要去做的最重要的25件事。
其实列出5到10个目标很简单,但是如果你曾经尝试过一口气写下25个目标或梦想的话,你就会明白其实很难。
弗林特花了些时间,写出了一张包含25个目标的清单。接下来巴菲特要求他查看清单中每一条,并圈出其中最最重要的5条。
这个时候,弗林特犹豫了,因为对于他而言,每一条都足够重要。
不过,巴菲特还是坚持要求他必须从中选择5条。弗林特重新检查了清单,并圈出其中5条。
然后,他就有了两张不同的清单 —— 最重要的5个目标和剩下的20个目标。巴菲特接下来就问弗林特,什么时候开始投入第一张清单中5个最重要的目标,以及如何去做。
“我准备尽快开始。我明天就开始做,不,我今晚就开始”,弗林特说。接下来,巴菲特就问起另一张清单,“那么那些没有圈出来的目标呢?”
弗林特信心十足的说,“这样吧,我把主要精力放在头5个重点目标上,但其次的20个目标。我会在达成头5个重要目标的过程里,抽空去做。”
巴菲特严厉的说,“不,迈克,你错了。你没有画圈的那些,就是你的“坚决不碰”清单。无论发生什么,在你成功达成你的头5项目标之前,绝对碰都不要碰。
巴菲特尚且如此尊重自己都能力边界,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一些星颖的星友,加我微信的时候会附上个人介绍。有时候会看得我头皮发麻,有些朋友介绍自己时,其产业同时包括什么RPA、AI、元宇宙、公众号爆文、Web3、抖音无人直播、企业避税、香港保险……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替他感到一丝丝心疼。
衷心希望各位星友能够早日将自己的自我介绍清单简化为一句话。
对了,前些天,亦仁在星颖也提到:
最重要的事,其实只有一件。
如果还没找到最重要的事情,那找到最重要的事情就成为最重要的事情。
让我们各自找到那件事,然后提炼成一句话吧。
三、如何找到产品的“一句话”?
我分享三个方法。
1.亚马逊逆向工作法
找到产品的“一句话”,可以借鉴亚马逊著名的逆向工作法(Working Backwards)。这是一种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倒推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工作方法。
最好的教材是同名书籍:《亚马逊逆向工作法》,科林·布里亚、比尔·卡尔。
考虑到很多星友没有耐心读书,我简单介绍一下吧。这套方法的关键是要求你在做产品之前,先写出产品发布时的新闻稿。
假设你的产品已经完成并面向市场,撰写一篇简短的新闻稿。新闻稿的目标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用户: - 这个产品是什么?
- 它解决了什么问题?
- 用户为什么需要它?
在写新闻稿时,想象这是用户第一次看到这个产品的介绍。你需要把重点聚焦在产品的核心优势和独特价值上。这个过程将迫使你不断思考,什么是最重要的信息,而这正是提炼“一句话”的关键。
以上是基本款。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叠加一些其他的buff。比如我时常会叠加“我是否对它有热情” “为什么是我、我有啥优势” 等等buff作为联合判断,倒逼自己思考: 我这产品的一句话是什么?
例如, 如果我要发布一款“给产品经理的AI编程课”产品,除了使用基本款的新闻稿模版回答“用户是谁”“解决什么问题”“用户为什么需要它”以外,我还会提到利用我的优势,包括有一定粉丝基础、有一些的成功案例、8年的AI从业者、表达能力比较强等等,我想,我未必会比某些清华大学理工科博士做得差吧。
但是,我仍然不会考虑做这个产品。因为个人价值观偏好问题,这个产品会被我另一个buff “我是否有热情”给挡住。我对这个产品没有热情。没有热情的话,我不会长期投入100%的精力去做,长期而言,我就做不过那些愿意投入100%精力的人。换言之,它可能是我八句话中的一句,我做不过那些把它当成唯一一句话的人。
2.亚马逊逆向工作法的变种
原教旨主义的逆向工作法着力点是通过提前写新闻稿来倒逼自己思考。
在实践中,我们还可以使用很多变种。
例如:发布一张宣传海报、发布一段假视频、发布一个静态网站。俗称:卖空气。
例1.提前发布静态网站:Make 这本书已经卖出了76万美元的收入。 作者并不是先写了书、再开始卖,而是反过来,先开始卖,再写了书。 没有书的时候就开始卖,吸引别人购买的,就只能是网站上的文案。 通过对文案的打磨、 预购用户的反馈,会倒逼作者思考,到底要写哪些内容、最关键的价值点是什么。
例2.提前发布一段假视频:Dropbox 在 2007 年,Dropbox 的创始人 Drew Houston 为了验证市场需求,决定制作一个概念验证视频,而并非实际的产品展示。 为了验证自己的“一句话”是否靠谱,视频会比纯文字的新闻稿更加有效。
例3.提前发布一张宣传海报 朋友圈很常见,常见于知识付费。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 一方面,图片能够表达的内容,也是比纯文字的新闻稿更多。 另一方面,图片的空间是有限的,能够吸引人购买的往往只有最中间的一两句大字,这也是一种逼自己提前为产品思考“一句话”的好方法。
3.三个一
这是一种提炼“一句话”的非常简单有效的方式,萃取出来的“一句话”简单有力。
总结- 我们无论是做内容、做产品、做服务、做商业模式、乃至做人, 衡量其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是——它能不能被归纳为一句话? - 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属于你的一句话,或许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无论你是想创造一个新的产品、打磨一个品牌,还是梳理自己的职业规划,找到那一句话,你就赢了一大半。 - 简化简化再简化
在评论区试试看吧,能否用一句话,让星友记住你、记住你到产品呢?^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