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环境,不用我去描述,你看金融机构的分析报告也能看出来。
几乎所有行业的产能都是超过需求的,因为我们是为了全世界,打造的这份产能。
这里面过半数,是原定出售给欧美的。
无论懂王这回上不上,有件事是明确的,就是他们作为顾客,作为买家,他们对我们这个卖家的态度是确定的。
这就是大的背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要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条件下,去求学,去做事,去顾好自己的家庭。
年代不一样了,你去研究马老师那种有命有运的,对这年头的自己,没啥帮助,俗称人家和你所处的电梯,就不是同一部。
所以我们今天要研究一个问题,假如命不好,普通家庭,帮不了自己;运也不好,没有踩中风口行业,还能有啥可做的呢?或者说,还有什么办法破局呢?咱们今天专门来研究这个问题。
全文两万字,共分三大章节,文中有链接处请留心,俗称画中画,文中文,重要信息莫错过。本文下面的留言,我每一条都会看到。
以下进入正文:
第一章节:
他是怎么从小店主的儿子一步步走上大舞台的。
我以前提到过一个师兄,高中是我师兄,大学也是。
混挺好,大学是学生会主席,研究生是研究生会主席,刚毕业就去大集团做了董助,很快提了副总裁。
有些人那天看到后留言说,大概他老爹是集团董事长吧,我回了一句:不是,他老爹是个开洗衣店的小店主。
读者们就很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
他这人很有意思,如果你搁在我们那代人去讲,其实他平平无奇的。
同龄人里面,上下几届校友里面,比他混得好的,多的是,你别看他在校园里是如何叱咤。
但有一点是很有趣的,就是我把那些混得好的校友都拉出来,列成一张表。我们看什么指数呢?看命运。
你的出身就命,你的天赋就是命,与生俱来的自带的属性就是命。你入的行就是运,你遇到的人就是运,你后天奋斗的环境就是运。
我用大数据一分析,发现,他的命运指数非常低。我们有很多校友的命运指数是很强的,有些人的父母很强大,读书期间你感觉不到什么,一毕业,家庭影响是很大的。
有些人的个人天赋很强大,有人很快就能够做出技术突破,拥有重要专利。
这些都是命好的。
也有运气好的,一毕业就赶上互联网早期,直接进大厂做了元老,或者自己创业,后来变身业内大佬了。
所以说在我们那代人里面,没人会注意到,或者说刻意去研究这位师兄。
一个无命也无运的人,他的成就高点,在那样一个不断冒出幸运儿的年代里,是被掩盖的。
可是放到今天就不一样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他恰恰是如今的我们要找的那个人,那个有价值的分析样本。
因为增速放缓了,机会变少了,那些曾经你看着耀眼夺目的,你没法学,这个当初不起眼的,反而在今天,变得很有参考价值。
日本人也曾经看不上家康,因为有信长在,有秀吉在;我们也曾经看不上杜甫,因为有李白在。
但当我们发现前者与我们自身的处境更加接近时,我们就会从脑热的状态,进入冷静的状态。冷静下来看,他是个好样本,咱们今天的解剖,就从他身上动刀。
但这里面有个问题,涉及别人的隐私。
这个师兄比较活跃,他和我不一样,我一个纯投资人,而且是做国际市场的,在国内这一亩三分地,事无不可对人言。但我这位师兄不一样,他至今仍然在给别人做事,他是上市公司的副总裁,是关联下属公司的法人,是各种协会,包括校友会的领导成员........
那我就要顾虑,过于详细的描述别人发展路径中的细节,是否会给人家的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干扰。
正当犯愁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个前半生经历几乎和我师兄一模一样的人。
我拿他的隐私来操刀,可以完美替代。这个人就是黑石集团的老板,大洋彼岸的施瓦茨曼。
他是上个世纪的 40 后,5 年前出了自传,我今天给你讲的,都是他自己披露的隐私,随便咱们讨论。
施瓦茨曼这个人呢,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比我那位师兄优秀,但又极其相似,无论是出生,是求学,是做过的事情,还是做事的方式,你都可以把他看作一个大号的师兄。
施瓦茨曼出生在一个小店主家庭,老爹卖窗帘的,他八九岁就在父亲店里打零工,还提出了开连锁店的建议,只是没有被采纳。成为富二代没指望了,于是他就开始指望自己。
施瓦茨曼在高中时代,就一炮打响。
因为他把当时全美最火的乐队,小安东尼与帝国合唱团请到他们高中,进行了一场表演。
怎么做到的呢?就是四处找人托关系。
有句话说得很好,你跟懂王之间,只隔着六个人。就像地图领域的四色定理,最多六个人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联系,也
是一种定理。问题是有人敢想敢干,有人有贼心没贼胆。
你看着互联网上成天一堆人喊懂王岳父大人,真让他们去伊万卡的帖子下面留个言表白一下,就脸红了。施瓦茨曼就是前者,敢想敢干的。他干了成之后呢,一方面积累了经验,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自信,传播了名声,他在全美高中生里面,也算个人物了。
之后他去耶鲁读书,故技重施。
那个年代耶鲁是没有女生的,男生在那个岁数,都饥渴,日本人的支柱产业还没有发展出来,远水解不了近渴。他就成立了耶鲁芭蕾舞协会,邀请各种女校的芭蕾舞协会的美女成员,和耶鲁男生们共同探讨这门高雅的艺术。人家女校也很高兴,耶鲁的小伙儿,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这么精壮,这么鲜明。
那么他一旦成为组织者,是不是就有了资源?耶鲁谁能加入这个联谊会,谁不能,他是不是有话语权?
有人求你办事,就是一种权力,权力的实质是资源分配,而你不参与做事,
你就没有资源可分配。
慢慢地,他在学生里面混开了。想不想打着爱好芭蕾舞的旗号,去和外校的芭蕾舞女生切磋?
想,就成为我的支持者吧,于是他收获了很多支持者。在学生里面有了权力之后,他又把手伸向了老师。对老师,尤其是耶鲁的老师来说,你一个学生能有什么利用价值?他只能提供自己的智力。他出主意,假期里让全校学生回到自己老家,邀请优秀的学弟们来校参观,学校只要负责食宿就可以了。
什么意思?卷招生。
我从源头上就把优秀的种子锁定,提前抢哈佛的好生源。老师一听,觉得这个法子甚好,采纳了,结果当年就把哈佛打懵了。哈佛发现耶鲁不讲武德,搞偷袭,抗议之后,发现耶鲁没有耗子尾汁,只好跟着卷,也发动学生抢生源。
哈佛耶鲁都这么卷,其他学校不卷也得卷。于是,施瓦茨曼一炮打响,在全美大学圈里,都扬名了,因为他是这个招生策略的创始人。然后他携两股力量的加持,在学生的支持和老师的默许下,带头反抗延续了二百多年的校规。
要知道,还没有美国的年代,就已经有这条校规了。就是不允许女生在男生寝室过夜。结果,他发动学生联系媒体,向校方施压,最后成功了,这下,他成了这所当时的男校的大英雄。在学生里面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勇战六大派,拯救光明顶的张无忌。
于是,他破格被骷髅会吸收为成员。这可是出过三位美国总统,多位联邦大法官和无数高校校长的顶级社团。
骷髅会的成员非富即贵,尤其像他这样小店主的后代,即便不是空前绝后,也是极其罕见。再后来,施瓦茨曼去哈佛读研,毕业后,就以天价薪酬进了雷曼兄弟,直接从高管做起,没几年就成了并购部门负责人。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 CEO 就是他的恩师,也是骷髅会的成员。从此,小店主的儿子成了大集团的总裁。再然后就是遇到公司派系斗争,他出来创业,用 30 年的时间,把黑石从一家最初只有 40 万美元的小公司做到行业巨头。3 年前,向潘石屹发起收购
邀约的,就是黑石。当然,这跟我们今天的话题没有关系了。把话题扯回我师兄,他小时候肯定不知道地球上有施瓦茨曼这么一号人物,但是他们的人生轨迹,太相似了。
我师兄的父亲也是开小店的,洗衣店,他也是从小在店里帮工。他也是在高中时代崭露头角,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努力成为班长。实际上他高考的时候分数还差点意思,但是他高中时代其他方面的表现太优秀了,社会活动方面的表现太靓丽了,所以最后是大学特招的。
进校之后专业冷门,就业不易。那他就继续加强自己的社会活动,努力争取他们学院的学生会副主席,然后是学生会主席,到了大三大四再争取全校的学生会副主席,学生会主席。
怎么争取?拼爹?你无爹可拼。拼成绩?别忘了,你是降等录取的。人家是进士及第,你是同进士出身。师兄那个人相貌平庸,身材短小,那你就只剩一条路了。做事。
人想要掌握权力,最短的路径就是做事。哪怕魏忠贤这样一个连自己都不属于自己的太监,只要事做多了,他就有很大的事权。做事的人才会知道细节,知道细节了你就会有相当大的量裁权。有了这个,你就可以影响更多人,揽更多事儿。也就是说,你想要坐上去,就要拉资源,搞活动。任何时候,你想得到任何东西,都只有一条途径,就是满足别人的需求,而不是指望自己的需求被满足。这就是他在大学里的思路,和施瓦茨曼并没什么不同,尽管他们隔了几万里,尽管他们隔了几十年。
但就像有默契一样,走在几乎一模一样的路上。你如果能够成为校园风云人物,就比别的同学更可能一毕业就获取更高的职位。我那个师兄,他在校期间,本科期间,都已经作为学生代表,接待过联合国秘书长了。其他大型活动组织过无数次,光总统都接待过好几个,不要说各种领导与企业主。
所以他一毕业,不会像我们一样,通过校招的途径,而是直接去见老板本人。因为那些老板也喜欢这种在校期间就自带能量的学生。
董事长想要找一个什么助理?他想要找的不是顶流院校的普通毕业生,那是管培生的招聘途径,董事长想要的是一个已经有人脉,已经对商业世界游戏规则熟悉的年轻人,他想要一个有着广泛社会关系的助理。同样是应届生,你跟人家说,我有个好朋友克林顿,总好过你说你在寝室里打了四年游戏,你有个游戏中的好朋友叫亚马逊丛林战士。
前者对于成年人来说是搞笑的,但是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孩子一点都不搞笑。成年人你是拿着企业的平台资源去接触到的克林顿,你非要说是你朋友,老江湖们都知道咋回事。但一个学生娃,你能和各国总统,联合国秘书长,都合过影,都聊过天,那么在学生娃里面,你当然被高看一眼。
那你怎么获取这么多资源的呢?
如果没有一个好爸爸,只能是什么?只能是牵线搭桥嘛。无论是施瓦茨曼年轻时,还是我师兄,做的都这点事儿,通过牵线搭桥获
取办事的机会,因为有了办事的机会就可以暂时取得权力,利用权力再去滚雪球,争取更大更多的办事的机会。任何一个董事长都喜欢这种应届生,不用教了嘛,现成的,已经懂了商业的实质,就是滚雪球,就是各种见缝插针找机会。
这就是开局,没爹可拼的孩子要么有天赋,你上来就是奥运冠军,要么有运气,上来就是顶流网红。如果天赋运气都没有,这几乎就是唯一的路。说穿了就是早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且是有野心的当家,不是当自己的小家,是通过办事来当别人的家。
我那个师兄和施瓦茨曼的区别在于后半生,俗称你敢不敢创业自己当老板?不敢你就做高管,当他做到董事总经理这一层,实际上也已经不会被开掉了,因为已经是合伙人了。如果敢创业,那就像施瓦茨曼一样,是创始人,或者联合创始人,那就不只是合伙人了。
如果能够在创业的过程中,再塑辉煌,那就是传奇创始人了。晚年写回忆录的施瓦茨曼,就这个级别。
他相当于自己经过了青铜圣斗士,白银圣斗士,等到了黄金圣斗士之后,去重温了昔日的青铜时代。
而我那个师兄,他就是努力到青铜圣斗士之后就止步了,一直作为大集团的董事高管,不再折腾了。
但是对于咱们今天的解剖来说,够用了。你想跨越青铜,成为白银,成为黄金,那是需要命运加成的,那是需要考虑历史进程的,不全是个人奋斗问题。可我们今天要讨论并不是后者,就是前者,无命无运,还能做点什么?
我师兄运气很差的,他 20 多年前选择的是一个当时看起来不错,实际上已经走在夕阳赛道上的企业。所以他不可能发大财,因为此后 20 年,高速增长的机会,和他所在的企业,行业无关。但即便这么一个背牢牢的情况下,他依然能够在母校群星荟萃的校友会里面,谋得一个领导职位。
这算不算一种成功呢?《红楼梦》里有句话,贾府上上下下都是势利眼,你是不是有钱有势,别人都看在眼里。我这个师兄,如果放在成功的校友群里看,他既不算有权,也不算有钱,但他依然受到了尊重。
why?
人成年后,尤其中年后,都是势利眼,你想想看,为什么会尊重你?除非你有长处,除非你有让人服气之处,除非你做人做事,有过人之处所以咱们给他的既往的人生做个总结,这个总结是什么?就一句话,做人的成功。
我后来仔细地想过这件事,脱离了命和运之外的成功,还有什么?其实思来想去,本也只有一种,就是做人的成功。我们有没有想过,到底啥叫命运?许你做,不许人家做,就叫命运。行业爆炸期,一百家公司跟面前编号,从 1 到 100,其中 3 号回头会变成
火箭,一飞冲天。你进去了,别人没进去,你在天上飞,人家在地上蹬着三轮,看着你飞,这就叫命运。
你个人未必比那个蹬三轮的优秀多少。也许你没啥优秀的,但只要你坐在火箭船舱里,就架不住你是地面上蹬三轮的大家仰望的幸运儿。这就叫命运。
那么如果行业间只剩卷,别说 100 家,1000 家里面也出不了一个 3 号的话。实际上大家都在怎么样?都在蹬三轮。
一群蹬三轮的人里面,你还能脱颖而出,这是你个人的成功。我师兄待的那个集团,他们董事长都没啥大钱,因为他们一直在夕阳期。那我就问一个问题,一个夕阳期的产业,一个夕阳期的集团,也有那么多从业者。这么多从业者里面,你能够杀到前几,靠的是什么?不就是做人的成功么?
大家都没啥前途,可是你能在一群没前途的人里面提升了自己排名,不就是做人的成功么?在蹬三轮的数百万从业者里面,你脱颖而出,不就是做人的成功么?因为你们整个圈子都是蹬三轮的,没有什么爆炸,没有什么突变,没有什么大的功劳可以立。
那你就是实打实的,做人做成功了呀。这就是我选他作为样本的原因,因为太贴合如今这个年代。既然很多人都说这是历史的垃圾时间,那么你想想看,既然没有火箭可以拼,既然大家都蹬三轮,那你最后能拼的,不就是做人么?
因为说到底,你始终活在人群中,这始终是人之间的游戏。当大家都没有高增长的时候,你能让别人服你,这是不是成功?当然是。
有人可能觉得,无命无运,没有高增长带来的光环,依然能做人做到让别人服自己,是一种天赋。
那么我告诉你,如果你这么去理解天赋,你什么事都不要做了,你直接躺平,或者找个绳绳,把自己脖子挂起来,重新投胎得了。
人这一生,你告诉我拿诺奖要天赋,拿奥运冠军要天赋,或者说你独创了什么企业,什么产品,什么技术,需要天赋。
我认为都说得对,天才是 99%的汗水加 1%的灵感,若无后者,前者将无法发挥作用。但如果你跟我讲,像我师兄这种,用心做事都叫天赋。那就没必要讨论了。因为你在眼里,上进心也是一种天赋,勤奋也是一种天赋,自律也是一种天赋,强迫自己迎合环境也是一种天赋。那还做什么事,刚出生,找医生阿姨给你测下天赋,没有直接重新投胎,岂不美哉?
所以我对于天赋的定义很简单。你把自己弄死了,也做不到的那部分,才叫天赋。用枪抵着自己脑门子,也做不到的,才叫天赋,能做到的那部分,就不叫。德军二战时做过一个试验,一个犹太工匠平均要 20 分钟才能完成一条链子,最快的记录也要 5 分钟。
德军士兵用枪抵着工匠的头,告诉他,只有一分钟,做不到,就见上帝。结果他只用了四十二秒。
这是个被全世界诟病的二战时期残忍的试验,但是这个试验从侧面告诉我们,从 5 分钟到 42 秒之间的 258 秒,都不需要天赋。
42 秒以内,才需要。
所以由此引出第二个话题。
第二章节:
不破了这个影壁,就无法开启这场西行。
我们来想一个问题,那个二战时的犹太工匠。他此前知不知道自己可以 42 秒完成一根链条?不知道。
直到那杆枪,抵在他的脑门上,他明白了。他明白什么了?他明白自己只有一条路,当他明白自己只有脚下的这条路时,他就会全心
全意走好这条路。否则他就会胡思乱想。这就是为什么,他还是他,他并没有什么天赋,只是脑门上多了一杆枪,就能节省 258 秒。
我那个师兄的父亲,我是接触过的。因为当年我妈感慨,说我的情商和那个师兄比,太低了,让我跟人家好好学学做人做事。
我那时候年纪小,也比较楞,说话也很直,跟他爹刚认识,就直言相告。我妈让我跟你儿子学做人做事,我认识了你们这一家人之后,发现都很NICE,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为什么?
或者讲,大叔,何以教我?你有什么做人的技巧么?他老爸也非常有趣,没有念过书,很朴实,他笑着跟我说,这不是教不教
的问题,而是生活需不需要你成为那样。
他一个农村人,外地人,70 年代跑到城市里谋生,又没有户口,又没有粮票,做点小生意糊口,但是做生意在那个年代,是不被允许的。如果他为人不好,他怎么可能在城里待下去呢?明白这意思么?但凡有一个人不喜欢他,他就会被轰走呀。
那么换言之,他能从 70 年代留到 80 年代,还在城里把娃生下来,那只有一个结论。就是没有人为难他。后来 80 年代允许了,他开始更勤奋的做生意,慢慢地攒钱,最后就有了一家小店铺。就是我 90 年代末去看到的那家洗衣服的店。
所以他朴实的言语中,想要告诉我的是一个事实。他并不是掌握了什么特殊的技巧,成为一个善于做人做事的人。只不过生活像一杆枪,抵着他的脑门子,让他变成了这样的人。他不是当时提问的我,以为的,掌握了什么技巧,一瞬间就变成了一个做人做事让人如沐春风的人,是生活把他塑造成了这副模样。我外公也是农村长大的,他后来去教书,因为宣传进步思想,被国军下了大牢。越狱后出来打了几年的游击,拉了一营的人,投了陕北。
他有两个弟弟,都比他小很多,最小的弟弟带在身边,60 年代做了飞行员,一路升迁,最后也做了高干。有没有当大哥调教的作用?当然有,本来就只是一个乡下孩子,但是,有没有他个人的因素?更有。
因为我外公不只一个弟弟,他还有个更大的弟弟。一辈子都在做农民,只是每隔段时间,进城找哥哥要钱,因为在那个 24
级工资的年代,我外公的工资是很高的,养了自己家,还能接济两个弟弟。但你发现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是他厚此薄彼,愿意教三弟不愿意教二弟么?并不是。而是有的人,他就不愿意改变自己,他总是指望别人,那即便是你亲哥,
又能怎么样呢?
很多人其实都没明白,改变自己的过程中,真正的难点到底在哪儿。你觉得当上学生会主席是最难的么?
不,那只是开始。最难的是什么?是你当上的第二天,联合国秘书长要来访,学校有两个接待负责人,一个老师,一个学生,你就是那个学生部的负责人。出了任何篓子,都是你的事儿。
大多数人真正的问题在于,即便我让你做,你也扛不下那场接待工作,你一定会出篓子,然后被撤职。所以说不是某一晚很难,是每一晚都很难。十几年前,我带市场团队的时候,有个下属很自信,觉得他自己的位置委屈了,他别说当经理绰绰有余,他去当公司的常务副总都绰绰有余。职场里这种愣头青多不多?
太多了。我和常务副总在创业前就是上家公司的同事,我们一起设计的产品,组建的团队,我们成天在一起出差,全国各地到处跑。
他过得什么日子我很清楚,他要担什么责任我更清楚。他过得什么日子?他每天一睁眼,本月的固定工资要开,这个雷打不动。
他每天一睁眼,就得去大客户处讨要尾款,讨不来,拿什么发工资?他每天一睁眼,就是被那几个大股东叫去骂,真的是冲事么?不,是冲人。
股东之间内斗,拿你做法。他每天都要陪客户喝得酩酊大醉,在草丛里吐,吐完了回公司,加班,跟
兄弟们挨个过 buglist。
你以为常务副总是个香饽饽?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摸过烫手的山芋。一个重要的位置之所以交给 A,不交给 B,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 A 能,B 不能。
为什么不让你做老板?
因为你不适合。如果这家公司亏一个亿,你能不能自己去卖唱都能给填上?不能,你就不适合。资本市场看人,不是没有要求的。
如果真没有要求,为什么不随便拉个人,让他去开飞机呢?我外公的二弟,咋就没去开飞机呢?因为没人敢把飞机让他开,我外公保举也没用。
你可以说你是个次一点的老板,这个可以有。你还不起一个亿,还一半也行。你不可能说,你连还一千万债务的勇气都没有,那你当个什么老板?做高管也是一样的。
我做高管的时候,比其他几个高管年轻四五岁,为什么?因为我年轻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有资源了。所谓有资源是说我不给钱的情况下,就能拉人来干活。我能卖个面子,让兄弟公司派几个人来给我干活,我能卖个面子,让某家公司的人告诉我一个重要的商业消息,哪怕对他们公司不利,我能卖个面子,让一家大公司来和我们签战略合作伙伴。
所以我能做高管。
而我之所以可以卖个面子,说明我在成为高管前的职场生涯里,利用工作便利,已经围下了足够多的人,卖了足够多的人情,而且大家普遍看好我的未来,我才有面子可用啊。
如果我能卖个面子,就拉来投资,那我就不只是做高管,而是可以做老板了。我们当年创业时,幕后的大老板就这样,我们求爷爷告奶奶,和投资机构怎么谈都没用的事情,他只要一个电话,人家马上把钱打过来,都不带问用途的。
你看到问题在哪儿了么?给你机会固然重要,你中用,同样重要。今天不是古代,机会没有那么难得。古代不是你想背债就能背,今天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给你债,你背不动。机会就是债务,债都背不懂,哪儿背得动机会呢。绝大多数的人,实际上是给机会,也不中用的。
因为这个中用,是全方位的考核。你要有人脉你才能做高管,你要有资源,你才能做老板。哪怕你只是想做个小组长,也得你说话有人听,你指挥得动呀。所以我在第一章节的分析里讲,你想要得到的那一切,都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得到的,而不是你指望先得到一个结果,然后才去做事。
出身很低的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恐惧。对于做事火候的恐惧。不相信你做个试验,你去街上跑一圈,然后闭上眼睛,再跑同样的距离,你会发现,你的速度大幅度下降。
为什么?
恐惧。闭上眼睛,你无法确定前面有没有阻碍物,你怕撞上,于是恐惧,速度就降下来了。如果你要说,那些出身比较好的人,他们有优势,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胆大。
他们从小和成功人士泡在一起,他对于打穿一道墙,要用多少力,是心里有数的,即便他自己没打过,但是近距离看过太多次。但是出身底层,人就没有机会近距离观摩。
我让你闭着眼睛打一道墙,我不告诉你是木墙还是砖墙还是铁墙,你第一拳会用尽全力么?不会。
你只敢一点点加力道,慢慢加上去。加了几次之后,除了手疼,墙依旧未崩,你的自信先崩了。我事后告诉你,那只是一道木墙,你倾尽全力一击之下,它会破的。问题是,你事先不知道。
而且重点来了,重点是你事先,就没可能知道。知道身处底层的人里面,哪些会逆袭么?其实就一种人。他不管不顾的用尽全身的力气,砸向第一道墙。砸穿就砸穿了,就进第二关了,砸不穿,权当一地血,已经尽力了,无可再尽,也没有遗憾。都是这么过的第一关。你过去了,后面的场景就像我师兄那样,你近距离待在一堆成功人士身边,你有了太多近距离观摩的机会。
在那之前,你不可能指望说谁谁谁告诉你,我正好出 8 分力,或者 7 分力,就能砸穿我面前这堵墙。不可能的,马斯克来了也没有答案。马斯克又不是千里眼,他怎么知道你面前那堵墙到底需要多大的力气可以击穿?
马斯克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他怎么知道你的七分力,到底是多大的力量?没有,没人知道。
人想进第二关,就一条路。闭上眼睛疯了一样加速,一头撞向那堵墙,要么它倒,要么我倒。如果你还活着,恭喜来到第二关。
人这东西,都是击穿了很多堵墙之后,才开始慢慢学着算计,到底几分力刚刚好。
因为你已经开始掌握火候了。火候这东西,是试出来的,没人能教你,尤其最开始的时候。我以前遇到过一个卖豪宅的金牌中介,别人都没生意,他生意好得不得了。
我就好奇,他是怎么进的这行,怎么生意就比同行们强那么多。他跟我讲,他刚入行的时候,每天到处看房,探盘,晚上回到出租房,如果自己脚底没有钻心的疼,没有双腿瘫软到挪不动步。或者每天自问自答各种房源的数据信息,回答错一次,他就化身容嬷嬷,像对待小燕子一样对自己.......
我拍拍他肩膀,小伙儿有出息。这个游戏从来都不公平,有人拿着 AK47,有人拿着弹弓,拿弹弓的人,最初的阶段,不这么过来,还能怎么过来?你只能用倾尽全力的方式,试图过第一关,等过去了,等你什么时候发现自己身边全都是成功人士了,你可以升级装备,换新打法。
但最初那段路,谁也帮不到你。尤其别想着省力讨巧,讨不来巧的。最初阶段所有的讨巧行为,后来去看,都是导致自己劳而无功的失败根源。这就是为什么,我年轻时问师兄的老爹,问不出答案的原因。因为生活用枪指着他脑门子,又没指我脑门子。
严格意义上讲,那之前我打过的所有的仗,都是以多打少。就是在情报充沛的情况下,我知道面前这堵墙是木的,是纸的,还是砖的,是钢的,我也清楚多少分力,会造成多少破坏。
直到多年后,我进入国际市场,直到我开始做高频交易。直到我哪儿哪儿都不如人的时候,又没有背景,又没有信息,又没有资金。
这很正常的,你去看国际市场里那些大资金,他们会听美联储讲话,但他们不会直到美联储讲话的时候,才知道。
人家早就知道了,而我,是真的要去听了才知道。那你什么都不如人家的情况下,这个局面就像一杆枪,抵着你脑门子。我那时候在国际市场上有什么?用我自己开玩笑的话讲,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彻底不如人的那一瞬间,我悟了,我忽然明白所谓的逆袭,一个身处底层的人,他如果要过第一关,到底是怎么过的。就是一闭眼,一咬牙,疯了一样往前冲,前面如果是一堵钢墙,那就是一地血,如果是一堵木墙,那就是破局。狂奔的那一瞬间,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的那一瞬间,我明白了。
明白了两件事的分别。
当你身处资源优势的时候,你是知道了才去做,而当你身处底层的时候,你其实是做完了才能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因为我此前没有打过那么背的仗,我打的都是绝对优势下的仗,就像剿匪,我方是全副武装的,对方是拿着麻秆的。以至于我从来不理解一个人到底是怎么从底层爬上去的,他到底是怎么完成的第一步。
我一直误以为他们是打了个时间差,是在局部制造了相对的兵力优势,逐个击破。
其实不是的,当你没有身处这种绝对劣势的时候,你没法理解。我也是自己落到这种底层的局面下,我才能明白。
明白什么?当我方只有 50 个骑兵,对方有 50 万大军的时候,你告诉我,如何取胜?答案是没有取胜这件事。那一瞬间,我只是燃烧了,我像一团火,像一颗燃烧的流星一样砸入对方的阵营,一路燃烧,直扑对方中军大帐而去。没有你能胜利这件事,你只是已经没有了选择。
所谓你胜了,也不过是对方的恐惧情绪被你带动了,人家自乱阵脚,自相践踏。所以无论是我那个师兄的老爹,还是我外公,亦或者我前面讲的那个金牌中介。
他们告诉我的都是同一句话。“当时,我没得选。”
我只能选择燃烧自己,如果直到烧成灰烬,对方阵脚也没乱,那只能认命。当然,这种没得选依然是一种选择。师兄的爹和那个金牌中介,可以回乡下老家的,我外公打不赢的时候也可以选择投降,我信息,背景,资金都不如国外机构的情况下,是可以选择
不做的。但我们都选择了做。
这不是一种天赋,这是一种性格。只能说上面这些人,性格都偏硬。就像李云龙说亮剑,打不过为什么也亮剑?那只能说是性格。
你看日本的第四师团,大阪师团就从来不亮剑,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性格偏软,打不过就撤了。
而李云龙带的那个团,性格偏硬。我并不清楚我那个师兄在高中时代,在大学时代,面对大场面,面对权势人物时,有没有忐忑。但我猜,他一定有。他那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做小店主的爹,也许会教他一些处世哲学,但我相信不可能教他如何应对大场面。
其实我们想一件事就可以了。比如你们公司有几百个人,你带着他们,去爬一次黄山,你把人带上去,带下来,沿途清点,安排好食宿,你试试看,容不容易。我告诉你,非常难。
10 多年前我在甲方的时候,我们部门有几百个人,组织过一次黄山游。可能是部门秘书太年轻,没经验,总体来说组织的一塌糊涂。但是在混乱发生的时候,几个管理层也没能控制局面。各种情况都会突发,电话打不通,自己也爬累了,有些人行李丢给别人,他人找不到了,还有人是带着家属来的,你也不知道人家是不是跟家属走别的地方去了。
那可都是成年人,有多年管理经验的。所以我猜,我师兄在学生时代,他不可能不紧张,他不可能不无助,他只是回到了这个问题的核心。
那就是,你有没有得选?你没得选。
施瓦茨曼没得选,你也没得选,退一步,你们就是那个小店主的孩子,你凭什么进骷髅会?
你要回家跟你爹洗衣服么?回答自己,要么?不要,你就只能先硬着头皮做,做完了,做到了,联合国秘书长夸你组织能力强,你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他那一刻,一定过了这个心境,这是人身处底层时最难的那一关。我不知道,具体那一刻他在想什么,就如同我也不知道上世纪大洋彼岸的施瓦茨曼是怎么过的那一关。
但我知道,他们都通过了。我怎么知道的?因为我自己也过了。当我完全处于劣势的时候,当我并无把握的时候,当我其实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当我一无资金二无背景三无信息的时候,我面对国际金融机构,依然可以很坦然的讲出那句话,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
那一刻,我忽然很轻松,虽然我不知道怎么赢,但我第一次挺欣赏自己的。因为那之前,我并不知道自己的底色是什么。我本以为我会尿裤子,结果没有。
那一刻,我读懂了大唐西域记。不是小说西游记,是玄奘法师自己写的自己西行的经历。我很早就读过这本书,这本西游记的历史原型,但是我一直没读懂。我始终不理解玄奘法师在独自穿越莫贺延碛沙漠的过程中,失手将水囊打翻,他为什么不折返回去取水。而是选择自杀式的在无水的情况下,进入大漠深处。我后来理解玄奘在做什么了。
他是取经人,不是快递员,不知道大家能理解区别么?
他取的是经,不是那几本书。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走到印度,把书拿回来,正确的做法就是折返上一个取水点,灌满皮囊,再重新出发。但玄奘法师取的是经。这世上真的有经么?如果有真经,如果这份因缘落在玄奘身上,必有奇迹发生,他必能活着穿越沙漠。
如若不然,就让自己埋骨莫贺延碛吧。这就是玄奘的想法。
当玄奘脱水,昏迷,命悬一线,被马托在背上,送到野马泉的那一刻,在泉水中苏醒的玄奘法师。他是获救了么?不,他是重生了。
那一刻,他开始相信,天命在我。你以为一个身处底层,完全没有胜算的人,他闭上眼睛,发疯式的向前冲,用超出自己一切力气,撞向第一堵墙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是那堵墙么?不,意义是从此之后,你信了。从此之后,你开始相信,你是上天眷顾之人。你再也不会因为没有牌而自卑,哪怕此后你再次陷入困顿,你都会觉得,天,才是你的牌。你以为玄奘法师走过莫贺延碛之后没有遇到过更大的困难么?
不要太多。但是他从此再无畏惧,无论面对国王,面对强盗,面对大雪还是洪水,他都觉得,佛与我同在。而他身上的这种由内散发的,你可以讲是自信的光茫,最终吸引了无数追随者。国王也好,强盗也罢,大家看不到佛光,但是大家看得到玄奘身上那股子自信的光。这是一个战胜过自己的人,他的那种由内而外的气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他,相信他,支持他,愿意听他指挥,进而不断地放大他的成功。你看《创世纪》里的叶荣添,明明那么失败,公司破产开不下去了,还是那么招女人喜欢。
用岑颖欣的话说,你这个人有独特的魅力,浑身都像在发光一样。明明发不出工资了,都有人愿意跟着他创业。你觉得,扣除命运之外,人实际上是靠什么吸引资源,或者说吸引他人帮助的?
就这点东西,人家怎么看待你这个人本身。我小时候问过我外公,你老家县志里说,你多次单枪匹马说服敌军整编投降。这是怎么做到的?要是占据优势,人家怕杀了你会被剿灭,不得不降还解释得通;可明明是劣势,人家完全可以杀了你呀。
我外公就笑了,说,你看问题太幼稚了,人和老虎是不一样的。老虎也许想吃人不过脑子就吃了,可人是有想法的。如果你是个受人尊重的人,如果对方打心眼里佩服你,即便各为其主,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想杀你的。这就是人心,这就是人性。
你看破了人心,你把握了人性,你就清楚他会不会动手和他能不能动手,是两码事。
他能动手,但是你笃定,他不会对你动手的。这里面有个前提,就是你怎么看你自己。
如果你都看不起自己,别人怎么会看得起你?如果你都不佩服你自己,别人怎么会佩服你?
人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都是高于对自我要求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未曾战胜过,何以征服别人的人心?所以一个人,身处底层的时候,你第一次撞破的那堵墙是什么?其实就是你自己,那堵墙就是你自己的化身,你自己的幻影。玄奘法师在莫贺延碛里面破了自己心中的影,我在交易的第一年,破了自己心中的影。
其他的今天文中提到的这些人,他们什么时候破的自己心中的影我不清楚,
但我清楚,他们一定破过。不破了这面影壁,就无法开启这场西行。第三章节:拿天灵盖撞开大门,只是游戏的开始,并不是胜利了。看了第二章节的人,估计都比较热血上脑。
因为我的描述比较燃,或者说比较悲壮。我们打小童话看多了,高潮之后往往是大团圆,打败了坏皇后,公主和王子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那只是童话,现实生活中,也许公主和王子各种闹矛盾,斗小三,各种危机处理不完。
所以第二章节讲的那个问题重要么?重要。但它只是西天取经路上的第一关,第一难。唐僧出发了就知道,后面还有 80 关呢,让你过第一关,只是看下你的勇气,是否适合上路。
不意味着后面对你的修理就结束了,后面的关卡都很难,会让你一次次怀疑人生的。
就像一个刚走出校园,从此不能睡懒觉,被迫 996,坚持了 3 个月,刚转正的实习生。
你以为这就是生活全部的考验了?不,哪儿跟哪儿,游戏刚开始,你以后就会知道,996 是常态,007 也不是不可以有,尤其产品上线的时候。即便你都已经习惯了,也会有什么部门精简,中年转型等着你。别说取经路上难,哪怕唐僧到了灵山,也是各种利益纷争,稍有不慎,他又会被打入下界,重走取经路,正如上一次。
所谓稳定盈利也是一样的,你刚完善交易系统,市场周期大转变,你又要重新建立了。
就像产品有产品周期,企业有企业周期,行业有行业周期一个道理。常青树不是打了一场比赛长青,而是打了无数次比赛,卫冕了无数次冠军。
所以你想过没有,为什么取经路上要设置 81 次考验而不是 1 次考验呢?
我们翻遍西游记,会发现那 81 难都是重复,有什么不同么?不还是妖精?
翻来覆去不就是要吃唐僧或者娶唐僧?
为什么?到底在考什么?
答案很简单,就是星爷电影里的台词。至尊宝对紫霞说的,有一段感情,放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不懂珍惜,等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为什么火?
因为直指人心。
为什么打动人心?
因为再过一万年,依旧如此,这样的错误依旧会重复。你说有什么听不懂的么?都听得懂,但是都听得懂,不等于都做得到。所以很多时候,事儿是要看缘分的,什么叫缘分?如果这句话,不是你听来的,是你自己发出的感慨,那么或许那一刻,你有超过 50%的概率做得到。
如果你是听来的,大约只有不到千分之五的概率了。我们听见一句话,跟我们听进去一句话,是两码事。如果前者的影响是千分之五,后者的影响也许就有百分之五了。
但是听进去一句话,不一定就是你的。听进去也有程度的,认同是一种程度,一瞬间人都呆了,如同穿越一般,好似唤醒了前世的记忆,这也是听进去。
后者的程度就明显比前者深嘛,所以叫醍醐灌顶。但即便是你醍醐灌顶了,到你真的做成一件事,这里面仍然十分遥远。就是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此时此刻的知,只是行动的开始,直到做成的那天,才是真的知道了。
要知道做不等于做成,做和做成之间又隔了十万八千里。做也可能做失败呀,你冬天播种,非常勤奋,颗粒无收。我打个比方,比如一切都不变,还是这个世界,还是我,只不过让我老一些。
比如,你让现在的我,失去过去 18 年来的记忆,回到 18 年前,让我重新
来一遍高频交易,可否?
当然不可。
因为身体不允许呀。你在一切都不变的情况下,乔丹还是那个乔丹,只不过让他晚 20 年才接触篮球,他还能是日后那个乔丹么?当然不可能。晚 20 年,你都到退役的年龄了,你的身体素质怎么可能撑得住篮球这种强烈的运动项目呢?很多读者问过我,年轻的时候是怎么做到没日没夜的。你提问的同时已经拿到答案了呀,你也说了,年轻的时候。
我上大学的时候,可以通宵打游戏,一直打到上午 7 点多,也不睡觉,然后去找教授做毕设,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忍不住打个盹,眯一两个小时,就醒了。
也就是说全天只睡了一两个小时。
有时候打游戏打得废寝忘食,两天两夜不合眼不吃饭,只喝可乐,也有呀。这就是年轻人,火力壮,打游戏都能这么积极,做事情为什么不可以?现在怎么可能呢,我现在如果 11 点还不躺到床上去,那铁定失眠,我现在如果晚上喝杯可乐,铁定睡不着了。
这个岁数不可能还去亲自盯盘的,美盘的密集成交区都是深夜。换句话说,即便高频交易始终是人工交易,也没人可以一直持续。
因为你总会老嘛。我刚过 30 岁的时候,还能熬夜看盘,我 40 多岁的时候,怎么熬夜?
换句话说,即便时代没有前进,即便永远停留在手动高频交易的年代,如果我想要待在高频交易的领域里,也一定会随着年龄的增加,不得不进化。从亲自操盘,变成带队操盘。交易员不一定是操盘手的,就像架构师不一定亲自写代码的。
我 20 多岁的时候做码农,亲自写代码,后来就只写头文件,只写函数名了。我还去填空么?去调试么?当然不去,会有更年轻的人去做。再后来,我不到 30 岁做了系统架构师,就只画框了。我画一个框,这就是一个设备,就会有一家公司,就会有一个团队,去实现它。
再后来,我连框也不画了,这就是谈生意嘛。任何一个事情,任何一个行业,说到底最后就是分蛋糕,你拿多少,我拿
多少,他拿多少,以什么理由拿。投资也是一样的。
我在做操盘手的那个阶段,就是要熬夜,就像我做码农的那个阶段,也熬夜呀。但任何事,做到最后,都是一盘生意。
陈浩南如果不是善于拎着玻璃瓶敲人脑袋,他也不会变成浩南哥,但如果他一辈子都在铜锣湾拎着玻璃瓶敲人脑袋,他同样变不成浩南哥。
人这辈子最难的地方在哪儿?至尊宝已经告诉过你了。每一个码农都清楚,自己 35 岁之后是没得做的,但不是每一个码农,都会
逼自己一定要以别人几倍的速度成长。
因为码农这活儿本身就很累。天天加班无止境的,好比你让一个每天送快递 16 个小时,累得冒烟的小哥,同时还要复习诗词,准备参加诗词大会拿冠军。你觉得有几人会去这么逼自己?
没有的。
累了一天,倒头就睡。
可是人与人的差异就在这里,也许你已经疲劳到极限,但别人还得顶着疲劳,强迫自己突破极限,开第二场,第三场。马老师有句话很真实,就是被骂出界的福报论。他那句话只是大众听了受不了,不等于不是真话。人这辈子甭管你是不是老板,实际上都不可能一直有事情给到你做。
你有机会做事,有机会赚钱,其实一共也没有多少时间的。你看到的有些人,像巴菲特这种,一直到 90 多岁依然有事情做,其实是因为他太疯狂了。他始终都是最优选,明白不?
他 30 多岁的时候是,60 多岁的时候是,90 多岁的时候,依然是。一定是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觉得他就是最好的交易员,才始终让他待在那个位置上。
如果有人比他更好,回报率更高,巴菲特就退休了,他就不会继续亲自做投资了。那么换句话说,如果你把市场看作赛场,巴菲特就是一届又一届的卫冕冠军,他一直卫冕到了 90 多岁。你说他狠不狠?大部分人说到底,是做着做着,被淘汰了。
职场从来没有年龄歧视,如果徐峥演的那个码农组长,45 岁的时候依然性价比爆表,他没可能被裁的。
你一定是有个性能更佳的工具,才会换掉原来那个。比如你现在用苹果 15,我给你一台全新的,刚下线的苹果 4,你会换掉你
手里的 15 么?尽管它旧了,它用一年了。不会的嘛。
所以一个人,始终有事情做,归根结底,就一个原因,他就是市场最优选。人能够拼体力的年龄段就那么一段,在限定的时间内,你必须要拼上去,否则游戏就结束了。
这就是马老师跟你讲的福报论的本质。
如果我在拼体力的阶段,没有从普通码农晋级为高管,那么我的结局,就和徐峥演的那个一样。如果我在拼熬夜的阶段,没有从手工高频里面积累到足够的资本金,那么程序交易为主的年代里,就没有我什么事儿。
这仅仅是过第一关。如果我没有在限定时间内从高管晋级为老板,第二关同样会淘汰人的。每一关都会给你一个新的时间进度条,它在倒计时,你要做的就是在时间耗尽前通往再下一关,否则,游戏结束。可是大多数人的问题在于,等他想明白,他已经错过了。
冬天的时候,他才想起之前春天没播种,进入社会才想起小时候没读书,已经过了干部年轻化的阶段,才想起来要进步。
有后悔药么?
没有的。
因为站在整体的角度,萝卜比坑多多了。我们总结下第三章节,你会发现人生像一个什么游戏呢?像一个限定时间内的游戏。
你 20 多岁的时候可以拼加班,但是到了 30 多岁,你就没体力可拼了。换言之,如果到了 30 多岁,你还在拼加班,实际上你已经出局了,游戏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就像手动高频还能赚到钱的那些年,如果你没有赚到足够的钱去开启程序高频的赛道,实际上你的生意也进入倒计时了。司马迁几千年前就在《货殖列传》里面讲“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刚毕业没家底,你就只能拼加班;拼上去了,有点积蓄了,你就可以斗智,择机,站队伍;再上去,有家底了,主要靠资本金了,那就是等风来,你的最高成就,是受到历史进程影响的。
所以非常清楚人生的节奏,知道不同的关卡在考什么,距离通关截止还剩多少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做人不是一句空洞的话。村里的张大娘,李大婶为人也很 NICE 的,不意味着她们能够崭露头角。即便在没有火箭的行业里,即便在蹬三轮的夕阳行业里,这种时间限制,也是必然存在的。
就像上岸的那句话,三十不提科,四十不提处。没有什么大事给你做的,每天就是整理材料,处理流程,不也一样各种时间节奏卡你么?
在拼加班的年龄段,你拼不过人家,你会被淘汰,过了拼加班的年龄段,拼管理,拼资源,你拼不过人家,你照样被淘汰。所以你是不知道么?不,你知道的,你只是做不到。今年是 2024 年,往前推 16 年是 2008 年,那时候我都不满 30 岁,意气风发。
我 08 年进入国际市场,到 2016 年,第一个 8 年,是自信心最爆棚的。我觉得巴菲特没有什么了不起,他做的那件事,我已经做了八年了,我觉得,我的经历够丰富了,我的认知够齐备了。
到那时,我已经经历过很多东西,经历过不稳定的亏损,经历过稳定的亏损,进入稳定盈利的阶段,经受过市场风格的切换,因为盈利次数过多,接近 60 个月没有亏损经历,被怀疑操纵市场,经受过平台方前后两次,长达两年的调查。
到现在,又一个八年过去了。如果说,当年我觉得巴菲特不过尔尔,那如今我看巴菲特,大约是神吧。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你跑 5 公里,和你跑 10 公里,感觉是不一样的。第一个 5 公里,你会自信满满,觉得这有什么难的,既然我能跑 5 公里,我就能跑马拉松。
下一个 5 公里,就会让你体验到什么叫双腿灌铅的感觉。从 08 年到今天,我混迹于国际市场 16 年了,如果还能坚持 16 年,我将
步入花甲。你问我还有没有信心再坚持 16 年?就像你问一个跑了 10 公里的人,还有没有信心再跑 10 公里一样。只怕从未跑过这么远的他,此时此刻露出的是苦笑。要知道,巴菲特在花甲之年,又往前跑了两个 16 年.......
这就叫马拉松。
大多数人这辈子连续跑过最远的距离就是一公里,中学考试要求。所以我们是站在一公里的经验上,去理解的马拉松。就像我投资 8 年的时候,和投资 16 年的时候,去看同一个巴菲特,感觉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夏虫不可以语冰?因为它全部的经历,局限在最初的几公里。
我人生中最好的年华在最初的 8 年,那时我年轻,我朝气蓬勃,我反应灵敏,我思路清晰,更重要的是,我操盘的资金小,我处于起步阶段。一个指挥官,如果他带的人少,他的才能可以叠加到每个士兵身上。接下来的 8 年,我已经开始老去,我发现所有身体机能都在退化,而我要操盘的资金却在变大。俗称你越来越老,游戏却越来越难。你要指挥的士兵越来越多可是你的心气却越来越不足。这才是第一个十六年。
这样的十六年,巴菲特玩了四个。我且不说你复制他的传奇,哪怕你能活到他的岁数,你已经是百里挑一的英杰,你活到他那个岁数,还能口齿清晰,思路敏锐,你已经是万里挑一的传奇了。而人家那么大岁数,带着那么大的部队,一边跑马拉松还一边对你笑,小伙儿,继续呀,还跟得上么?
只怕你听完一口老血喷地上。
什么叫认知?过程就叫认知,你自己经历的感受就叫认知。
当你跑了 10 公里,当你跑了 16 年,当你双腿像灌铅一样,当你脚底像针扎一样,当额头的汗水迷糊了你的双眼,当你的体温已经升高到似乎要融化自己。1 公里,2 公里,4 公里,8 公里,每一个阶段,每一段经历,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浮上心头。那一刻,就是你对跑步的认知。
所以如果我们回顾第二章节,你有没有发现,玄奘法师在拒绝东返取水,执意穿越莫贺延碛的那一刻,实际上,他已经取到真经了。生命如果停留在那一刻,他死在沙漠里,他依旧是传奇。他活着只是在做什么?只是重复水囊打翻的那一刻,他的选择,他重复了一
辈子。
|